刊物|《文献》2021年第4期
# 目录及摘要 #
·石刻文献研究·
石刻的现场阅读及其三种样态……程章灿(4)
内容摘要:石刻、拓本、典籍是石刻文献的三种存在形态,有各自不同的物质存在形式,吸引不同的阅读主体,形成不同的阅读模式。面对石刻实物,融入时空情境,是石刻现场阅读的特色。现场读碑,以抄写进行传播利用,以题刻表达读后之感,促成石刻文本之生长。访碑过程既是一种读碑过程,往往也是读者心灵成长与学术成熟的过程。石刻场所的移动,造成阅读现场有第一现场与第二现场之别。特定的现场情境,激发读者与古刻、古人乃至古迹遗址的情感联系,完成了情境的拓展。
关键词:石刻 阅读 现场 情境 样态
作者简介:程章灿,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研究方向:石刻文献学。
再论汉石经《鲁诗·大雅》的分什与篇次——兼辨上博藏汉石经《鲁诗》残石真伪……马涛(16)
内容摘要:汉石经《鲁诗·大雅》诸篇的诗次是近代以来石经研究者与经学研究者所共同关心的一个重要议题。在前辈学者的努力下,随着石经残石的渐次出土,《鲁诗·大雅》中《生民之什》的碑版与篇次已愈发清晰。而通过对《鲁诗》校记残石的缀合,则可进一步复原出汉石经《鲁诗·大雅》“第三什”的篇目与诗次,整个《鲁诗·大雅》的分什情况亦因之而基本明了。在此基础上,结合汉石经碑图复原的阶段与历史,可以发现,上海博物馆藏《鲁诗·大雅》残石在碑版上与新出土汉石经残字相矛盾,观其行款,基本确定此石当为张国淦《汉石经碑图》面世后据其碑图排列所作的伪刻。
关键词:汉石经 《鲁诗》 诗次 辨伪
作者简介:马涛,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历史系助理教授。研究方向:两汉经学文献。
唐石经碑式与中古书册制度关系探微……侯金满(30)
内容摘要:唐石经碑式改变了汉魏石经“一行直下”的形式,而采用“分层横刻”这一类似于后世刻帖的经文排列形式。结合中古书册制度,碑刻书丹、镌刻流程以及唐石经前身“壁本”形制等影响唐石经碑式形成的诸要素,可以推测唐石经采用“分层横刻”,是为了在不改变传统碑石形制基础上,最大程度保留当时经籍写卷形式,减少书丹和阅读的疲累,是在长幅的中古写卷与直立的碑刻之间作出的折衷,客观上利于拓印后的装裱与流传。同时,始自大历五经壁本的“壁经”传统,可能使得唐石经在安排经文书刻形式时将连成一体的碑石视作整个宽广的平面,不受单个碑宽的限制,更多考虑经文底本的构成形式,从而采用了以卷为中心,而非以碑为中心的排列方式,因此在“分层横刻”碑式基础上伴生了“跨书”这一独特现象。
关键词:石经碑式 书册制度 分层横刻 跨书 壁经
作者简介:侯金满,清华大学历史系博士后、中国经学研究院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经学史及经学文献学。
北宋嘉祐石经复原初探……徐炜君(53)
内容摘要:北宋庆历至嘉祐年间,朝廷于国子监刊立石经,然不为当世所重,后又因战乱、水患等原因,石经逐渐沦亡,罕有残石、拓本传世。清代以后,残碑时有出土,学者为之著录、题跋,略述其碑式、行款、文字。今据已知残碑拓片及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所藏剪裱本,考证其形制与布局方式,并尝试复原部分经碑。再结合熹平石经“骈罗相接”的布局方式、开成石经的“跨书”现象以及广政石经所体现的“帖式刻石”,揭示北宋石经对于汉、唐、蜀三朝石经在布局、形制上之继承。
关键词:北宋石经 碑图 碑制
作者简介:徐炜君,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经学史、中国古典文献学。
南宋高宗御书《孝经》刻石考论……吴雪菡(76)
内容摘要:南宋绍兴九年(1139),诏准秦桧以高宗御书《孝经》刊石。十三年,从秦棣议以拓本颁赐各地州学。十四年,从汪勃议命各地州学以御书《孝经》刊石,并以拓本颁赐当地官员、学生。当时至少有五州二府二军落实此事。高宗刊刻御书《孝经》的政治动因在于表彰圣孝,平息绍兴和议带来的谤议。学界此前认为高宗御书《孝经》石刻仅存残石,笔者近于阳新县博物馆发现了高宗御书《孝经》石刻的完整实物,且石刻后附有久佚的秦桧跋。通过校勘发现,高宗御书《孝经》石刻来自唐玄宗本《孝经》,是研究《孝经》文本演变不可或缺的一环。新发现的秦桧跋也启示我们,应当改变“南宋太学石经”中没有《孝经》的传统认知,高宗御书《孝经》石刻当入“南宋太学石经”之列。
关键词:宋高宗 《孝经》 石刻 绍兴和议 兴国军学
作者简介:吴雪菡,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经学文献、宋代目录。
·稿抄本研究·
新见潘重规旧藏《南部新书》抄本考论……唐雪康(92)
内容摘要:近年新见潘重规旧藏《南部新书》抄本为《南部新书》足本系统一珍贵版本。潘藏本系乾隆抄本,所据为康熙时人李北苑抄自金檀文瑞楼之本。经考证,潘藏本所录钱明逸序或来源于国家图书馆藏钱曾、何焯校明刻本,而过录之元子真子、明清隐老人诸跋则或来源于上海图书馆藏冯舒跋明抄本。将潘藏本与《南部新书》存世诸多版本校勘,发现潘藏本异文与上海图书馆藏《南部新书》四库底本相同处甚夥。此四库底本系浙江鲍士恭进呈,为其父知不足斋鲍廷博藏本,与潘藏本祖本金檀文瑞楼藏本有一定的渊源关系。以潘藏本作为参照,可进一步推断伍崇曜刻《粤雅堂丛书》本《南部新书》所据祖本亦与知不足斋藏本存在传承关系。潘藏本还存在一些不同于四库底本等其他诸本,却与上海图书馆藏冯舒跋明抄本暗合的异文,推断为李北苑曾借得冯舒跋明抄本据以校勘增补。这些异文中最有价值的是卷癸“王缙为相,为妾造宝应寺”一则,为其他传本未见之佚文。
关键词:《南部新书》 潘重规 李北苑 知不足斋 佚文
作者简介:唐雪康,复旦大学中文系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2016级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汉唐文学文献、石刻文献学、版本目录学。
潘藏本首叶
潘藏本卷端叶
潘藏本李北苑跋叶
鸣野山房抄本《章氏遗书》流传及版本价值考述……王园园(112)
内容摘要:台湾汉学研究中心藏鸣野山房抄本《章氏遗书》三十四册,是沈复粲从章学诚长子章贻选处借抄而成。该本递经平步青、章善庆、章寿康、吴申甫、周莱仙、萧穆、沈曾植、陈群等收藏、传抄或筹划刊刻。在流经沈曾植海日楼时,被嘉业堂主人刘承幹借刊而成嘉业堂本《章氏遗书》。通过对嘉业堂本《章氏遗书例言》和王秉恩《校记》的考察,在比较嘉业堂本与原抄本文本异同的基础上,可证明鸣野山房抄本即嘉业堂本之底本来源。
关键词:鸣野山房抄本 《章氏遗书》 沈复粲 嘉业堂
作者简介:王园园,湘潭大学历史系讲师。研究方向:中国古典文献学、清代学术史。
傅斯年图书馆藏《九经补韵》稿本考略……赵晓庆(123)
内容摘要:台北傅斯年图书馆藏有乾隆年间《九经补韵》稿本一部。其内容分《诗补韵》《群经补韵》两篇,以古韵廿一部列《诗经》、群经、《楚辞》韵段韵字,页眉处有王寿同、王恩炳签记数则,经考察可判断为王念孙《古韵谱》的原稿。《九经补韵》完整保存了《古韵谱》的内容及体例,可用以复原其本来面貌。另外,卷首还附有“古韵廿一部”所分《广韵》韵目,首次展现了王氏古韵分部详情,具有较高学术价值。《九经补韵》是研究王念孙古音学及清代学术史极为重要的文献资料。
关键词:王念孙 《古韵谱》 《九经补韵》 稿本
作者简介:赵晓庆,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音韵文献与音韵学史。
《九经补韵·诗补韵》(台北傅斯年图书馆藏)
《九经补韵·群经补韵》(台北傅斯年图书馆藏)
《古韵谱》高邮王氏遗书本
《古韵谱》渭南严氏刻《音韵学丛书》本
《诗补韵》之“调同”条记载
(王寿同《观其自养斋烬余录》卷二)
新见李宗岱《李氏宝彝堂吉金文字》稿本考论……胡培培(137)
内容摘要:晚清金石学家李宗岱精于青铜器鉴藏与铭文考释,与同时代的陈介祺、吴大澂、王懿荣等人多有学术交流往来。李氏所藏青铜器既多且精,清末金石家多辑抄李氏藏器目,现有数种传世。山东省图书馆古籍普查新发现的《李氏宝彝堂吉金文字》稿本,是李宗岱对所藏青铜器进行考释的著作,未见前人著录。李宗岱在《李氏宝彝堂吉金文字》中对藏器逐一著录、考释,多有创见,是晚清吉金研究的重要成果。在藏器的分类和选择标准上,《李氏宝彝堂吉金文字》也独具特色,较有学术代表性。
关键词:李宗岱 《李氏宝彝堂吉金文字》 金石学 稿本
作者简介:胡培培,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博士研究生,山东省图书馆馆员。研究方向:古典文献学。
·古籍普查·
对张仁蠡旧藏柳风堂拓片的一点考察……胡海帆(154)
内容摘要:张仁蠡旧藏柳风堂拓片是北京大学图书馆最重要的拓本专藏之一。在多年考察的基础上,本文详细记述了柳风堂拓片的收集、整理与编目情况。通过拓片构成、各种数据统计,从规模数量、金石类型、朝代与地区和类别分布、名家旧藏、版刻版本等多个方面,论述了柳风堂藏拓“资料多而全”的特色;以独藏的汉画像石、张文襄公法帖重要发现为例,阐述了柳风堂拓片史料价值所在;还介绍了柳风堂如何利用《艺风堂金石文字目》访拓编目,战乱期间艺风堂拓片并入柳风堂的历史事件;以及柳风堂遗留的重要书目和入藏北大后的历史变迁等。
关键词:张仁蠡 柳风堂 金石拓片
作者简介:胡海帆,北京大学图书馆研究馆员。研究方向:碑帖整理与研究。
购买链接
《文献》2021年双月刊
https://k.koudai.com/FFszr0U1
感谢《文献》编辑部提供信息!
编辑:西子
排版:大隐
相关资讯